👨👩👧👦
——本文初写于2020年4月,当时有不少读者反映帮助很大。比如这一封邮件:
我想,实践中大概每个刑事律师多少都遇见过当事人因为太晚请了律师,所以懊悔不已的例子,所以“刑事案件什么时候找律师最合适”,是一个很必要普法的问题。
刑事案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:
侦查阶段:公安机关负责侦查;
审查起诉阶段:检察机关审阅案卷;
一审阶段:法院主持审判。
(一审之后还有二审,我国是二审终审制,但二审之后还可以申请再审,在此就先不展开了)
所以到底在哪个阶段请律师介入最佳呢?
刑事案件,越早找律师越好。
案子到了法院再请律师?
很多人对“请律师”的印象停留在这里:等案子到了法院请个律师,在法庭上律师和检察官唇枪舌剑一番,然后法官作出判决。
但实际上,案件到法院再请律师往往是“太晚了”。
你看上文,刑事案件分成三个阶段,等案件到了法院的时候,一个刑事案件的进程已经过了⅔了,很多对案件不利的影响,已经是拗都拗不过来了。我国刑事案件的有罪判决率超过了99%。律师死马当活马医以后,案件争议若很大,审判阶段拖的时间还很长。
如果把刑事案件比喻成生了癌症,等案子到了法院再请律师,就好比是得了癌症晚期才想起来去请医生——是也常常有治好的例子,但是大部分情况下,是回天乏术——但是即便如此,请个律师,肯定也比不请律师要强。
甚至是一些在检察院已经签了认罪认罚的案件,如果有条件,我觉得到了法院仍然值得请个专业律师看一看。今年我们团队有不少案件,都是检察官在认罪认罚案件中不建议缓刑,然而法官在听取律师意见后,最终给了缓刑——缓刑的意思就是被告人不需要真的去坐牢了——这对被告人和他的家人意义何其大!
所以虽然等案件到了法院才想起请律师,是错过了很多好时机,但这好比是最后一搏,事关家人自由,理应尽力而为。
难道家人得了癌症,就让他死死掉算了吗?
——不,人该尽的力,总还是要尽的。
综上,到了法院再请律师好不好?
答:有点晚,但能请总比不请好。
案子到了检察院再请律师?
刑事案件到了检察院再找律师,是有点晚,但是总算还不是太晚。我们大部分无罪的案件,都是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起死回生的。
比如去年有个案件,家属在这个阶段请我作辩护人。结果遇见了个检察官,好说歹说不肯给从犯——在这个案子里,如果当事人没有从犯,那就不可能缓刑。于是,我和家属商量后,从软到硬,改变了辩护策略。我的书面的“无罪辩护”的律师意见第一条,就指出了本案公诉机关在某重要程序问题上的软肋……最后,本案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,当事人也取保了。
签了《认罪认罚具结书》以后……
但我要特别提出一点,不少人是在签了《认罪认罚具结书》以后,才如梦初醒,想到要找律师,想要保护自己的权益,想要案子不起诉,想作无罪辩护……
(比如之前有个妈妈,在认罪认罚后,才发现她的刑事案底会对孩子将来的工作有很大影响……)
这不是说不可以,《认罪认罚具结书》签好是可以反悔的,但是这样真的不太好。
好比你在七浦路买衣服,你从200块还价到了30块,人家说付钱吧,你说想想还是不买了,七浦路老板娘是要不开心的——同理,你签了《认罪认罚具结书》再反悔,公诉人内心肯定也是郁闷的。
关于认罪认罚的常见问题
问: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,有没有可能检察官忽然发现其实我的犯罪情节显著轻微,就决定不起诉本案?
答:基本不会。
问: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,有没有可能法院判决我无罪?
答:基本不会。
(意外和惊喜的概率,和买福利彩票中奖的概率相当。)
所以,千万不要等到《认罪认罚具结书》都签好了,回家翻来覆去忽然觉得不对劲了再来找律师。特别是你对自己的案件是有想法的,就早点咨询律师。这样,律师也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阅卷,和你讨论整个案件的可能性,为你作出最佳的建议。
综上,案子到了检察院再请律师好不好?
答:还来得及,总好过案件到了法院再找。
案子在侦查阶段就请律师?
有很多家属听说,在案件侦查阶段律师也不能看案卷(这是真的),感觉就像是住院然而不能开刀,就觉得是浪费钱。
但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对的。在侦查阶段,律师确实是不能看案卷,但是律师在侦查阶段同样有很多重要工作啊!
这里展开能说很多,篇幅有限,就说一点最关键的。侦查阶段有一个取保候审的黄金时间,就是在当事人被羁押后,公安机关尚未把案件移送去检察院批捕以前的时候。通常这个时间是3-7天,也可能是37天。
请在这个取保候审的黄金时间里,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。
不要相信黑心律师的话
通常在这个取保候审的黄金时间段,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都出来了。亲人刚刚被羁押,家属都没经过刑事案件,没有经验,心里慌张,没有专业知识,很容易就听信一些司法黄牛、黑心律师的说法:
“你给我20万,我帮你通关系,XX警官我都熟,我帮你搞定取保候审,保证人能出来。”
人出来了,这些家属就以为是这20万的作用,自然也不会追究。人没出来,再去问对方讨要这20万呢,一般的套路是这样的:
“已经通了关系,5万块已经花掉了。只能还给你15万了。”
这种行为是什么?这是典型的诈骗行为。在人家的伤口上还撒了一把盐,简直是恶劣至极。
不建议找看守所门口的“带话律师”
有家属会直接找看守所门口蹲守的律师,这些律师基本都是“带话律师”。因为当事人进了看守所以后,家属就没法见面了。很多家属朴素的想法,就想找人带个话……我理解是能理解,但是这些律师单次会见的价格既不便宜,素质还参差不齐,除了带话,基本起不到任何作用:
他们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行动;
他们没有办法给在当事人专业的法律建议;
他们没有办法给家属分析案情;
……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律师会见当事人,当事人说:“公安问了我ABC三个问题,我分别如此如此回答。”
带话律师把这些问答记录,原封不动带给家属。然后就没然后了。
专业律师则会在会见时,就第一时间给当事人专业意见:”下次公安再问你A问题,你可以强调一些什么什么细节;B问题你回答得很好,不用和公安展开太多;公安提问C问题的目的是如此这般——还有你前面提到的D问题,虽然公安没有问,但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,不管他们问不问,你都要和他们主动说。”
综上,我个人不建议找看守所门口的带话律师——毕竟在上海滩,没有一个好的刑事律师会在看守所门口拉生意的。
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好的刑事律师?
有几条TIPS可以供各位参考:
1、我所知道的好的刑事律师,都是专做刑事案件的。
如果一个律师擅长民事商事、投资并购、房地产案件等等——他多数就不会是一个很好的刑事律师,因为刑事是一个非常专精的领域。就好比一个医生精通妇科、内科、泌尿科,可能都是真的,但是他同时还有丰富的大型脑科外科手术的经验,我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。
如果你在上海请律师,还可以前往上海市律师行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(http://credit.lawyers.org.cn/),对该律师的“专业水平评定认证”进行查询。
2、好的刑事律师,是不可能和你承诺结果的。
首先,按照相关法规,律师根本就不允许向当事人承诺结果。其次,好的刑事律师基本都不缺案源,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案子,就给自己背个不切实际的承诺。
3、好的刑事律师,是不通关系的。
很多人觉得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,不通关系是不可能的。我觉得我也没有办法打破这种观念……很多人都会在走关系走到绝望了以后,再来找我们,但前面的弯路已经走了。
我认为找律师,和找医生差不多,都是专业人士,重点是要看:
他们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案件?
他们对于本案的专业判断怎么样?
你作为家属,和他们的沟通是否顺畅?
——要知道刑事案件往往要一两年,如果你一开始就听不懂律师在说什么,那你迟早还要换个律师。
综上,案子在侦查阶段就请律师好不好?
答:是好的。但如果还可以更早来找律师就更好了。
刑事案件什么时候找律师是最好的?
当你认为你可能涉嫌一起刑事案件的时候,你就应该要去找律师,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了。
这些场景有很多,举例如下:
作为公司的采购,你拿了供应商的一些礼品,现在公司在进行反腐败的内审,你还没有被发现。
作为销售你给人家送过钱,但是这种行为在行业内非常普遍,如果要抓,所有的行业销售都要被抓了。但是现在,你送过钱的某个对象听说已经被关进去了。
你和其他人一起参与了一场斗殴,其他人已经被公安机关叫去做了笔录甚至已经被关进去了,可是公安机关还没有来找你。
你所工作的公司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,你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犯罪。
你做了某一种生意,前几年肯定是没人管的,现在好像开始严打了,你也不知道你这种生意是不是属于犯罪。
你听说有人举报你的某项违法行为,你觉得大多数情况来说“应该没事的”,但是你仍然想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。
你是公务人员,和你特别要好的谁谁谁已经被留置了,你和他收钱的事情没什么关系,但是听说马上也有人要来找你问话。
……
上述例子里不少都是真实的案件,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在这个阶段找律师,等侦查机关从天而降,就失去了自辩无罪/自首的机会。
去年年底,有个当事人来找我。某外地公安机关认为他涉嫌某金融案件,打电话让他去自首,他不知道该不该去。我听下来,外地公安机关对本案的定性认识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,但坐在家里等着人家来抓他,实在是太危险了。
我给他的建议是,把自己相关案件材料整理归纳好,前往上海警方处“自首”。上海人和上海人,本来相对沟通就容易一些。如果上海警方认为这根本不是犯罪,很可能做个笔录就让他回家了。就算将来外地警方再找来,他也有一个自首情节。而且在这个笔录里,他还有机会在没有诱导的情况下,按照自己的思路把事情说清楚,成为将来对他有利的一份证词。
这位当事人抱着侥幸心理,并没有听我的。一个月后,外地警方忽然出现,直接把他抓到了外地。家属再赶紧过来委托律师,我为这个案子急急忙忙出差了几次,家属还代为退了一大笔钱……最后真是费了好大劲,人才被取保了出来。
所以,除了文首的那个结论:
刑事案件,越早找律师越好。
还有一条也很重要:
找了律师,律师的话,要听。
…
#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#如云见证 #信徒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