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注:这是《桌边谈》杂志:这节经文到底在说什么?系列的第四篇。
很少有比马太福音第七章1节更容易被误解的经文了:〝你们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。〞当有人敢对别人进行道德评判,让听者不愉快的时候,听者就会这样反驳:〝你凭什么论断我?〞
耶稣所说的〝论断〞到底是什么意思?在解读任何圣经经文时,上下文对于我们了解耶稣到底想说什么都是很有帮助的。这节经文记载在登山宝训中,登山宝训将真正公义的本质与肤浅的宗教行为进行对比。经文中,耶稣对伪善者的双重标准感到忧心。第七章3-5节的经文可以作为佐证:
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,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你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对你弟兄说:‵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′呢?你这假冒为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,然后才能看得清楚,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
希腊原文的用法更显生动,梁木可以用作建筑物的托梁木。现象一下这样的画面,一个人的眼里有梁木,但他却试图从另一个人的眼睛中取出一粒灰尘来,这个画面一定会引来听众的笑声。因此,伪善者指的就是那些指责别人,自己却在同样的事上并没有做得比较好,甚至比别人做得更糟糕的人。耶稣的听众当中有一些就是文士和法利赛人,他们在这方面正是假冒伪善的专家。他们热心地指责别人,同时自己却在做着同样的事,这是错误的论断方式。
但是,人是否可以〝论断〞人或对人进行道德评价呢?是可以的。实际上,圣经也要求我们这么做。
耶稣在其他经文说道:〝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,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。〞(约七24)。〝按公平判断〞是什么样的呢?比如在马太福音后面的经文中,耶稣教导人应该和得罪他的人直接对话,并指出他的错来(太十八15)。这段对于〝公平断定〞的教导有几个要点:
首先,我们必须基于上帝的标准,而非个人喜好去进行评判。只有违背上帝话语事的才可以被称为〝罪〞。现代人反对〝论断〞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当代人对标准的定义有所不同。活在〝自己的真理〞中的人,他们的标准会随着处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,他们的标准会从行为中反映出来,也会成为他们行为的理论依据。他们争辩说:〝如果我认为是对的,或者我感觉是对的,那就是对的。〞然而这世上是存在绝对真理的,是非对错有一个绝对的标准,这标准就在圣经当中。
其次,与他人正面对话的合宜动机必须始终是为了挽回那个得罪你的人。指出别人的罪是为了赢得那人,而不是为了贬低他、谴责他或者在他身上寻找自己的优越感,这就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失败的地方(有时我们也是这样)。此外,我们也可以从加拉太书第六章1节中看到类似的平衡。保罗说:〝弟兄们,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,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;又当自己小心,恐怕也被引诱。〞这里的〝过犯〞指的是违背上帝的标准,我们看到这里的目标也是为了挽回弟兄姊妹。我们必须要关心那些迷失的羊,寻求他们的益处。加拉太书的经文中也提到了纠正别人时另一个重要的元素,就是对话时的态度。保罗说,〝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〞挽回犯罪的人。这是一个罪人在面对另一个罪人时该有的谦卑态度。同时保罗也提醒我们〝当自己小心,恐怕也被引诱。〞这种态度与那些想要谴责别人却高抬自己的自义之人截然不同。 这些都引致最后的结论,若我们想要正确地看待问题,就必须记住上帝是终极审判官,我们都要对祂负责。耶稣说:〝你们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。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,也必怎样被论断;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,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。〞(太七1-2)最后这一点支持着前面几个论点。要记得上帝是终极审判者,这提醒我们必须把上帝的话当作判断的标准。这也应当使我们有一种属灵的谦卑,意识到伪善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占据着许多的空间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卫天牧博士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新荷兰圣司提反归正教会的牧师,并且是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教牧神学的名誉教授。他著有《我当想什么》(Mindscape)一书。